選委會選舉|國家隊全面進場 中央擁至少900鐵票

決定誰是特首的選舉委員會大執位,「國家隊」成員大增,由以往主要集中在人大、政協,以及屬第一界別的「香港中國企業協會」三大分組,改制後除了政協選委席位擴大至全體港區政協委員,更新增全國性團體香港成員代表、內地港人團體代表等,上屆由主要由泛民取得的數個專業界別分組內,亦增加須在國家級團體成員中提名的當然選委。

全國人大會議通過完善香港選舉制度決定。(新華社)

選舉制度改變前,「國家隊」主要成員有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36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51席,以及香港中國企業協會的16席。

新制度下,原屬第四界別的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及港區全國政協委員分組二合為一,組成第五界別下的190席選委,當中政協選委部分由原本以選舉產生,變為全體港區政協委員自動成為當然委員;第五界別餘下110席,就由新增全國性團體香港成員的代表組成。

至於選委會第二界別「專業界」中,多個界別由以往30席全由選舉產生,改為由選舉及當然或提名方式產生,個人票全數取消,例如2016年由民主派全取30席的資訊科技界,改由科技創新界取代,當中有15席在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中提名產生。

類似的情況還有:會計界有15席由國家財政部聘任的香港會計諮詢專家提名產生;法律界有6席由基本法委員會委員擔任、9席由中國法學會香港理事中提名產生;中醫界有15席由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香港理事中提名產生。

加上新增主要由團體組成的基層社團、同鄉社團等選委,1,500名選委中受中央直接或間接控制的席位合共超過500席,分布在11個不同界別分組中。

事實上,中央的「中堅」票倉遠不止這些,過往第三界別的漁農界和勞工界,在特首選舉多數緊跟中央意向投票。另外在多個商界、專業、基層界分組,也能看到中央背景票源,例如體育、演藝、文化及出版界的出版小組中,就不少選委任職中聯辦出任股東聯合出版集團。